社会的发展势必要求为其服务的人也要与时俱进,承担这种社会责任的高职学院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的综合素质,能体现这种整体综合素质的关键表现应当是高职学院教师的能力的形象反映。
第一、配强一把手,提高稳定性
目前成都职业学校主要岗位新老交替最容易出现“三种人”:第一种是默守陈规,无主见、无作为、无超越的“庸人”;第二种是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否定一切的“狂人”;第三种是实事求是,尊重、禀承、创新、发展的“高人”。
作为办学历史较浅公办高职院校,自主性大、可塑性强是一个优势因素,在短期内塑造出自己的特色,打造出自身品牌,一位有一定丰富经验和创新理念的一把手显得至关重要。成都职业学校不应将眼光放在国内本科院校的退休教师身上,本科的育人体制本身就与高职截然不同,很容易造成鞋不合脚的窘况。应当从职业教育较为领先的地区入手,聘请有能力、想做事,具备职教经验和创新发展能力的“高人”来校担任一把手,为学院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公办学校的董事会制度和校长负责制之间的矛盾往往导致学院一把手不稳定性因素增加。董事长如何协调与校长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是值得学院创办人思考的关键性问题,应当在对校长任用之前进行多方位的考量,一旦任用,则要充分放权并鼎力支持,以长远的眼光对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第二、充实新办专业师资,扩大教师队伍规模
学院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提升现有师资队伍水平,重点提升高铁工程技术、航空技术、汽修工程技术、和学前教育等四个特色优势学科,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教师,充实新办专业师资力量,优先引进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以及新办专业急需教师,努力形成一支符合学院定位,体现学院办学特色,满足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未来五年,教师总数达到286 人,校内专任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 75%,校外兼职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 25%。
第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层次
根据教师的成长规律和专业教师的配置标准,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成都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是以青年合格教师为基础,“双师型”专业教师为中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业带头人为领军的梯形结构。成都职业学校应努力提高硕士学位教师比例,着力招聘博士学位高学历教师;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要达到 104 人以上,占专任教师总数 36%以上。专任教师队伍中拥有副高职称以上教师要达到 80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 28%以上。提高专任教师中 30 岁以上具有相关企业经历的教师数量,使学院专任教师 30 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比例控制在 35%左右,并较大幅度地提高 30 岁以上讲师的数量。
第四、扩宽渠道,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合理构建教师梯度
成都职业学校的教师主要有年龄两极分化严重、骨干教师缺乏、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学历层次不高、年轻教师企业工作经验缺乏等特点。学院应该根据现有教师特点,分层次等阶段进行培训,并将教师培训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进行不断的提升。对专业教师可以分批派送至国内外知名学府进修,提升理论水平;对于年龄较大的教授、副教授,要鼓励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组建课题小组,在促进学院科研课题建设的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于年轻教师要加强与对口合作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下到企业,参与实际生产过程的中项目建设,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
要开拓眼界,发掘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利用四川省关于人才引进政策的优惠条件,不断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要注重以专业建设和团队组建为核心,优先考虑实践经历丰富的高学历“双师型”人才,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注重培养学院师资的创新水平。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作为顾问,对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指导,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尽快提高专业带头人和人才梯队建设。
未来五年,全校形成高铁工程技术、航空技术、汽修工程技术和学前教育四大主干专业教学团队和学术团队,力争引进和培养一批在专业建设上有较大建树、学术造诣较为深厚的专业带头人,并形成一批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强的高层次学科梯队。积极建设省级优秀教学团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着力培养一批是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年选派 5-10名具备经历丰富和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到合作单位培训和深造,提升学历。并多渠道、多形式引进或培养一批在各自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